课堂教学是思政课教学的主渠道,实践教学是思政课课堂教学的拓展延伸。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思政课建设的重要论述,推进思政课改革创新,将“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紧密结合,辽宁师范大学于3月22日至6月1日,组织2024级本科生赴旅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进行实践研学,进一步推进“大思政课”建设走深走实。
学校党委高度重视此次活动,从实践研学方案、出行安全、人员安排等方面作出部署。学生处、马克思主义学院协同组织,具体落实。活动依托《中国共产党历史》和《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17个学院3000余名学生在辅导员和任课教师的带领下,分批次赴旅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进行实践研学。
研学首站定在旅顺日俄监狱旧址博物馆,在我院大学生理论宣讲团成员的讲解下,研学师生对“中国近代史是屈辱苦难史也是奋起抗争史”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增强了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


随后,研学师生来到旅顺博物馆,这所东北地区最早、也是大连市唯一一家国家一级博物馆中,现有藏品40万余件,其中,珍贵文物6万余件,既有商朝时期的亚屰卣、周穆王时期的青铜方鼎、宋代的双龙洗、古印度佛教石刻等器物,也有苏东坡的行书信札、唐寅的画作、康熙的书法等历代书画名家的墨迹,既有丝绸之路的文物,也有甲骨、古籍图书等文献,这些厚重的历史积淀为充实课堂教学资源、落实思政课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供了生动素材。


辽宁师范大学旅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实践教学,是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思政课建设重要指示精神的具体部署,也是依托地方红色资源进一步落实教育部《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的工作方案》等文件精神的实践探索。近年来,学校致力于打造周期性、全覆盖、大规模、具有辽师特色的“行走的思政课”,引领大学生在学思践悟中感受马克思主义理论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真理魅力与实践伟力,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自信,将“个人小我”融入“社会大我”,承担起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接续奋斗的历史使命。
文字:徐绯璐
编辑:王晓翔
审核:李玉珂